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医路新征程】贵州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以患者为中心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强化专科护理水平 当前视讯

时间:2023-05-12 15:44:16     来源:多彩贵州网

编者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不仅关乎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还关乎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近年来,贵州省人民医院坚持实施“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战略,以学科专科建设为核心,始终注重优势学科群打造,学科建设成果丰硕,影响力不断提升。

现推出【“医”路新征程】系列报道,围绕省医以党建引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生动实践,窥健康贵州建设一隅,看老百姓满满获得感。

护理部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指挥中心”,从这里发出的每一道指令都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从这里出发的每一位护理人员都牢记着南丁格尔誓言,为提高护理质量而不懈努力。

70多年来,贵州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始终致力于提升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先后荣获了卫生部首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集体、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多项殊荣。

特别是2017年以来,省医PICC门诊置管5240例,维护18499例;助产士门诊为5975位孕妇提供骨盆测量、产前健康宣教、分娩方式选择等服务;造口门诊接诊门诊造口患者6980人;糖尿病健康咨询门诊查血糖29389人次,查糖化血红蛋白30517人次……一组组数据更是护理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有力佐证。

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省医现有12个护理片区,92个护理单元,现有护理人员2431人,护理部下设护理质量管理科、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科,是贵州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承担贵州大学医学院护理教研室工作。

“作为和病人打交道最多的一个部门,护理部的服务质量与医院的口碑息息相关。”省医护理部主任方茜说,医院患者多、护理任务重,如何做好医生和病患之间的桥梁,将服务理念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是护理部始终思考的问题。

护理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实施“七声服务”“18字服务”的服务理念,用实际行动做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同时,医院将优质护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优质护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如何践行优质服务?当了十年“临时妈妈”的新生儿科护士孙杰很有经验。

她所在的新生儿科收治的都是出生28天之内需要监护治疗的重症、危重症新生儿,他们抵抗力弱,容易出现病情变化,为减少院内感染,实施的是无陪护管理。她和同事不但要完成宝宝们的抢救、监护和治疗,还要完成其所有的生活护理。

2022年7月的一个凌晨,科室收治了一个胎龄24周多的超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950g。“入院时宝宝是‘胶冻样’的皮肤,微微弯曲的四肢,似张未张的眼睛,命若游丝,岌岌可危。”当天值夜班的孙杰对这名小病患记忆犹新,随后医护团队立即熟练地启动抢救程序,保暖、气管插管建立呼吸、建立静脉通路维持循环、监测血气、血糖等,经过紧张抢救,孩子生命体征终于平稳。后续,该婴儿共气管插管机械通气9天,无创辅助通气36天,经过78个日夜的精心救治和照护,闯过重重难关,在纠正胎龄达36周时,体重长到了2265g,生命体征正常,顺利出院。

这期间,孙杰和其他护理人员每天充当着“临时妈妈”的角色,细心、温柔地为其进行皮肤护理、换尿片、喂奶;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生命体征、肤色、输液量、大小便等护理数据,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虽然仍是单身,但我已经当过很多次‘妈妈’了,每次看到家长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一种充满成就感的职业幸福油然而生。”近期看到宝妈发来婴儿洗澡的视频,孙杰无比喜悦。

孙杰只是两千多省医护理人中的一名,相同的是,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做一名有温度的护士”。

目前,省医70个住院病区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覆盖率为100%,门急诊建立了“优质护理一站式服务”体系,预约、分诊、咨询、答疑、缴费、看病、入院在同一层面完成,极大地方便了门急诊患者就医。

服务好不好?用户体验才是真。近年来,省医住院患者护理服务平均满意度、全院出院患者护理服务平均满意度均在98.5%以上;2015-2020年均荣获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优质护理示范医院”;在近三年贵州省三级公立医院移动互联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中,省医均名列前茅。

强化专科护理水平,全面提升护理品质。

2015年,省医组建脑卒中康复护理、伤口造口护理、呼吸疾病护理等14个护理亚专业组,各专业组根据专科特点和患者需求,建立健全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工作流程、服务项目、培养专科护士,现已开设静脉治疗、伤口治疗中心、造口、老年评估、糖尿病、助产等专科护理门诊,承担危重患者专科护理、护理会诊、健康咨询、指导、治疗和出院随访等工作。

“每个人都应该有尊严地活着。我的职责就是让这一群体能够被社会接纳,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陶春南是造口门诊的专科护士。从业11年,她面对的大多是结直肠癌患者,接受了肠造口手术后无法经肛门进行排便,只能从肚子上的人工肛门进行排泄。长期和“粪便”打交道并没有消耗她的“耐心”,面对病人家属,她还是会嘱咐家属拿出手机拍视频,记录整个护理过程,详细讲解示范,让家属回家按照她的流程为患者护理,避免出现各种造口并发症。

为促进专科护理队伍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专科护理素质,护理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合作模式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目前专科护士人数达443人,占全院护理人员的20%以上。

以人才为基石,搭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平台。

护理部将人才队伍建设放首位,从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临床护理专家四个方面为护士提供职业发展路径。

目前,全院护理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85%,片区护士长11名,护士长99名,培养护理博士9名、硕士96名,高级职称113人。

“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方茜说,护理部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以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通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为原则,坚持立足岗位、分类施策,有计划推进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在职护士分层培训、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等护士继续教育计划,通过考核、汇总、分析、整改,实现教学工作持续改进,提升护士专业水平及岗位技能,切实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能力。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作为贵州省护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以及贵州省内拥有国际、国家级、省级京外专科培训基地最多的一家单位,省医护理部长期对40多家医联体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帮扶指导,承担了省内外专科护士培训任务,促使省医护理专业在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等多维度发展,不断提升了学科的影响力,为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优质人才的引进创造了品质效应。

患者无忧,做好线上线下健康宣教工作。

如何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把护理知识和技术推广至患者家中?

2017年,省医引入“317护”宣教平台,护理人员根据科室特色制定专科健康宣教内容向病人推送,将传统的纸质和口述的宣教方式转变为在线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护理宣教,让健康教育贯穿患者入院到出院全过程。每季度平均推送人数达5000余人,为病人解答疑惑达100-200余次,开发原创课程达100余种,获得了全国“互联网+护理创新”示范医院等奖项。

同时,护理部落实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工作,全院出院患者回访率≥90%。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延续性护理服务,包括PICC导管维护及换药、伤口造口维护、建立微信群为心脏介入术后患者提供出院指导、开发《贵州省PICC维护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对植入PICC患者进行随访等服务,让患者出院后同样能得到专业的照护和指导。

未来,省医护理部将继续加强护理专科建设,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构建护理质量三维结构模式,狠抓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广阔空间,构建护理职业规划路径。同时,抓护士形象建设、素质建设、内涵建设,通过规范化培训、分层培训、专科认证、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打造全科型护理人才、全能型护理人才、专科型护理人才和精英型护理人。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