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聚焦教育民生实事,全力优资源、强师资、促公平,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成色更足,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教育力量。
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
(相关资料图)
让市民在家门口实现“上好学”
不久前,朝阳小学面对周边小区进行新生入学统计。今年9月份,该校正式投入使用,预计新增学位2700个,有效缓解学位紧张状况。
近年来,市教育局坚持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改善办学条件,让“幸福”触手可及,在家门口实现“上好学”。统筹推进“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扩充”民生实事项目,2022年9所公办幼儿园如期开园,新增学位2520个;改扩建和维修25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整体提升。
今年,市教育局改建裕波、高新区、交投满庭春3所小区配套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愿望。去年新改建10所公办学校、改制2所九年制一贯制学校,全市新增学位7110个。建设各类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7个,维修和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18所、乡村小规模学校1所,切实改善了城乡办学条件。
我市把落实“双减”作为一号工程,落实“五项管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组织3万余名学生开展研学活动,组建100支队伍参与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足球、篮球联赛,10个体育项目在省级赛事获奖,师生在全省劳动教育教学成果交流活动中荣获6项奖励。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大力压减培训机构数量,净化了校外培训机构市场,有力遏制培训机构无序扩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
同时,全力打造教育共同体,推进教联体建设和总园制办学,城区20所牵头学校与66所农村学校结对帮扶,5个学前教育总园对54所城乡公办园进行辐射引领,以“城区”带“乡镇”、“强校”带“弱校”的方式,让城乡18万学生携手走进教联体,推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以师兴教、以师强校
致力打造教育发展“软实力”
暑假期间,学生放假离校,市教科院拟定了教师培训方案,争取有效时间为教师系统“充电”。
市教育局坚持把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推进清廉机关和清廉学校建设,常态开展教师宣誓活动,旗帜鲜明向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宣战,巩固提升中小学校食堂服务学生保障不到位问题专项整治成果,严厉整治兜售教辅资料、违规体罚和其他师德失范行为。每年评选“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各30名,教育和引导每一名教师心赋情怀,追求公平,在立德树人中点亮每一名学生的美好人生。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综合考虑农村学校教师富余、城区学校教师紧张,城乡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客观透明遴选190名农村教师进城任教,结合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市、校级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共建共管机制,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城乡“上挂下派”干部教师累计800多人。
同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推进“青蓝工程”,累计组织14592名培训中小学教师校长线上线下参加国培、省培、市级教师培训项目。建立“退一补一”的长效机制,每年坚持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严防教师队伍断档的现象,2023年校园招聘签约年轻教师187人,拟通过社会招聘引进年轻教师190人,确保年轻教师占比逐步增加,老年教师占比逐步减少,有效推动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落实政策、产教融通
奋力打造人民满意“优环境”
市教育局坚持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绽放精彩。狠抓控辍保学。规范和加强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开展精准摸排和分类劝返复学,并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督导考核,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学生入学率达到100%,义教巩固率达到99%以上。
精准学生资助,2022年以来资助贫困学生46816人次、发放资助金4047万元,做到政策应享尽享,确保上学有保障。投入80万元重建网络招生平台,20万家长线上观看、监督民办学校“超额摇号”,80%家长足不出户实现新生入学报名“一次申报、一次办理”。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着力解决4100多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免试就近入学问题,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心留”“放心干”。
坚持产教融通,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平台,积极促进校企合作,电子商贸学校与市内企业(学校)合作,建立了3个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契合的实训基地。创源计算机科技中等职业学校与深圳市艺格工业产品策划有限公司、“手信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在校内成立研发基地,公司派多名专业设计师来校任教,指导学生完成30余项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一部分已进入公司生产过程,该校135人选择市内企业就业,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更加凸显。
来源:仙桃日报记者谢伯康、通讯员陈敏
编辑:殷明
关注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