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金融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外资“鲇鱼”布局中国市场的计划按下“加速键”。例如,实现全资控股旗下证券公司的高盛,近期就有新动作。6月28日,高盛官宣其中国核心业务主体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高盛高华证券”)已获批正式更名为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来看,近年来还有多家合资券商在外资股东实现控股后更名。有业内人士指出,基于我国开放的金融政策,使得外资机构得以实现独立拓展业务。而合资机构在股权变更后更名,也可以进一步在制度设计上实现外商独资经营和拓展的目标。
6月28日,高盛官宣其中国核心业务主体高盛高华证券已获批正式更名为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据悉,2021年10月,高盛宣布,证监会对高盛成为高盛高华证券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高盛将收购高盛高华证券剩余的股权。而高盛取得此前以合资形式运营的中国业务主体的全资控股后,大部分业务已向统一实体迁移,随即宣布此次更名。高盛表示,此次更名为高盛在中国赋予了更为清晰的品牌形象,使之与全球各地保持统一。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高盛(中国)证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下降%,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除高盛高华证券外,近年来还有多家合资券商在外资股东实现控股后更名。例如,2021年6月,瑞信公告,其在中国的合资证券公司瑞信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同年7月,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也更名为“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
而上述举措离不开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大环境。此前在2020年4月,证监会正式取消外资股东对合资券商的持股比例限制,意味着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独资券商。随着金融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外资“鲇鱼”布局中国市场的计划按下“加速键”,并逐步控股旗下合资金融机构,包括前述高盛、瑞信、摩根士丹利在内,近年来还有瑞银、大和证券集团、野村控股等多家外资机构实现控股旗下合资证券公司,摩根大通更成功实现全资控股旗下合资证券公司。
除合资机构外,近年来,也有不少中资券商因发生股权变更而更名。在2022年4月,证监会核准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指南针”)成为网信证券主要股东后,2023年1月,指南针发布公告称,网信证券更名为麦高证券。而2022年,也先后有新时代证券更名为诚通证券,华融证券更名为国新证券,九州证券更名为华中证券,而上述机构的更名也均涉及公司股权变更。
在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看来,证券公司更名通常意味着股权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就外资机构而言,其在前期通过合资子公司对中国市场进行试探性开发后,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了解以及完整的营业网络布局。同时,基于我国开放的金融政策,使得外资机构得以实现独立拓展业务。而合资机构在股权变更后更名,可以进一步在制度设计上实现外商独资经营和拓展的目标。在外资机构不断延生新市场拓展和服务需求,以及中国市场逐渐多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外资机构的本地业务可能还会产生更多新的成长空间。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标签:
当前速讯:又一家券商更名! 高盛高华证券“变身”高盛(中国)证券
俄总统新闻秘书:俄当局就私营军事公司发展暂无明确立场
太难了 百城楼市调控已超300次|檀几条
谷歌Gmail服务连续两天关闭 全球滚动
2023年湘西州“万步有约”拓展赛开始报名|全球快消息
保康警方打掉一涉诈“引流”犯罪团伙,4人落网!
开江县任市一小组织收看开江县2023年第1期“阳光问廉”节目_时快讯
【天天新视野】石药集团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在市场上购买股份
埃科光电(688610):国内领先的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厂商 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及国产替代 天天热门
通威股份:公司有充足信心能够有效应对产业链价格波动|焦点热讯
收购之后就赶人,瑞银拟裁过半原瑞信员工
恩华药业:6月28日公司高管段保州减持公司股份合计1.79万股 热推荐
全球热点!大众电动甲壳虫将经典汽车的魅力与未来的机动性结合在一起
天天微动态丨“千万工程”留住“绿” 迎来“青” 激发“原乡人”内在动力
津门老杨西瓜视频(老杨聊基:越晚变阳症状或越轻) 今日看点
中原按揭:2023年5月香港银行转按登记共录949宗 环比增长15.5%
当前观点:阿尔卡拉斯不擅草地作战的言论从此休矣
全球变暖难以应对,消息称欧盟将研究遮挡太阳
当前热点-《郑州晚报·高新时报》版面Show|高新区设置可垂钓区 爱钓鱼的小伙伴有新去处啦
天天微速讯:《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将在B站上线X 关闭
X 关闭